一、制定背景
一是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的需要。2024年7月以來,國家和省先后印發文件,提出“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碳達峰后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二是順利完成2030年前碳達峰的需要。對標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的目標,需要系統部署、落實重點工作任務。三是扎實推進試點城市建設的需要。2023年底,我市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杭州)實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4〕42號)提出:圍繞制度創新示范區等3大定位,推進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等7項制度創新。
二、政策依據
(一)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4〕39號)
(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若干舉措的通知(浙政辦發〔2025〕4號)
(三)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杭州)實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4〕42號)
三、主要內容
《杭州市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十條》(簡稱《杭碳十條》)包括10條內容,其中第1條是推動碳排放雙控總體要求,第2-5條涉及碳排放雙控制度設計,第6-10條是對能源、產業、建筑和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具體要求。
(一)關于碳排放雙控總體要求(第1條)。一是明確“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30年全市單位GDP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75%以上。二是明確碳達峰后,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推動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
(二)關于碳排放規劃和統計核算(第2條)。一是將碳排放強度降低指標,納入全市和各區、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重點規劃。二是研究編制市級簡易能源平衡表,探索開展區、縣(市)和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統計核算。三是深化碳監測評估試點,推進碳監測網絡建設。
(三)關于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和預算管理(第3條)。一是明確碳排放雙控綜合評價要求,強化評價結果的正向激勵作用。二是明確“十五五”時期碳排放預算管理工作的整體導向和總體安排。
(四)關于項目碳排放評價(第4條)。一是明確“兩高”行業項目碳排放評價導向,探索分類實施碳排放等量、減量替代。二是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產品,將項目碳減排信息與項目信貸評價、信用體系建設掛鉤。三是深入開展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切實深化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五)關于數智控碳體系(第5條)。一是迭代升級杭州市能源“雙碳”數智平臺,推進碳排放預算管理等相關應用場景開發。二是探索建立基于企業碳賬戶的數字治理新機制,構建能耗和碳排放監測預警閉環機制。
(六)關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第6條)。一是明確控煤減煤工作要求,2025年,全面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到2030年,全社會用煤較2025年削減5%以上。二是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任務,“十五五”期間,全市光伏、新型儲能裝機分別增加300萬千瓦和50萬千瓦。
(七)關于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第7條)。一是明確高耗能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目標,到203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新建及改擴建數據算力中心項目功耗比(PUE),不得高于1.2。二是明確建筑領域綠色建造和節能降碳改造要求,推動落實新建建筑綠色低碳要求,推動存量公共建筑以圍護結構、用能設備等為重點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三是明確交通領域綠色低碳升級和城區綠色出行任務,持續推進交通運輸工具新能源化,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升級,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八)關于零碳園區和碳普惠平臺建設(第8條)。一是鼓勵開展國家和省級零碳園區創建,探索綠電直供模式。二是鼓勵相關主體開發碳普惠方法學,探索推進綠色出行碳普惠平臺試點。三是探索打造“人人+”低碳品牌,鼓勵公眾參與低碳行動。
(九)關于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和認證(第9條)。一是指導企業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等新型貿易政策,支持開展出口導向型產品碳足跡核算和標準編制。二是探索完成一批產品碳標識認證應用,推動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的互認共享。三是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計量審查,有序推進全市重點用能單位、重點碳排放單位能耗計量全覆蓋。
(十)關于產業項目支撐綠色低碳發展(第10條)。一是加快構建以“五大產業生態圈”+“五大未來產業”+“五大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向低碳排放高附加值領域轉型。三是謀劃實施一批綠色低碳重點項目,“十五五”期間,力爭全市節能降碳投資額超千億元。
四、施行時間
《杭碳十條》自2025年11月24日起施行。
五、名詞解釋
(一)“雙控”:指控總量、控強度。
(二)“碳匯”:指森林、草原、湖泊等從空氣中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三)“兩高”:指高耗能、高排放。
(四)“雙碳”:指碳達峰、碳中和。
(五)“功耗比(PUE)”:指數據中心總功耗與設備功耗的比值。
(六)“五大產業生態圈”:指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
(七)“五大未來產業”:指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合成生物。
(八)“五大生產性服務業”:指數字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商務服務。
(九)“兩重”:指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十)“兩新”:指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六、解讀機關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解讀人:曾東城,政策咨詢電話:0571-852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