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材產業提質升級,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奮力建設制造強省,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方向,加快推動傳統建材產業減量提質、新興建材產業培育壯大,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以企業轉型發展、產業能級提升、應用場景拓展等為抓手,統籌推進穩存量、拓增量、優供給、擴市場,促進供需協同,實現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
到2027年,全省建材產業保持平穩增長,低效產能基本出清,新型建材占比達到30%以上,新培育綠色工廠50家,累計認證綠色建材產品500種以上,綠色建材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以上,新培育智能工廠(車間)120家,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打造引領全球的超硬材料、高純石英等尖端產業,力爭培育5個百億級建材產業集群,中西部建材強省地位進一步鞏固。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產業結構。
1.推動水泥行業優化升級。強化產能管控,重點區域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產能,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優化產品結構,重點培育高性能混凝土、輕量化預制構件、特種砂漿和特種水泥等高端產品。推動產業延鏈,支持企業向機制砂、商品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等領域拓展,打造“水泥+”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模式。
2.加快玻璃行業提質發展。嚴格落實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風險預警要求,鼓勵通過產能置換建設光伏壓延玻璃項目。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綠色建筑等領域需求,引導平板玻璃行業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重點發展光伏玻璃、光熱玻璃、基板顯示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真空玻璃、門窗幕墻配套產品等。以洛陽、安陽、焦作等地為核心,打造“原片—深加工—終端應用”產業生態圈。
3.引導耐火材料優特轉型。重點發展高效節能、環境友好、安全長壽的傳統耐火材料和高強高韌、耐高溫、抗燒蝕特種耐火材料,推動耐火材料產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躍升轉變。通過落實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一批低效產能退出。加強固體廢物資源循環利用,建設用后耐火材料高附加值再生利用基地。以鄭州、洛陽、濮陽、南陽為核心,打造研發、生產、應用三位一體的新型耐火材料產業集群。
4.促進新型建材規模化應用。重點發展結構功能一體化墻板等功能化墻體材料,空心玻璃微珠、氣凝膠等新型保溫材料,無機裝飾板材、文化藝術磚、一體式集成衛浴等裝飾裝修材料,自修復防水材料、環境友好型密封膠等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加強試點示范,擴大應用規模,滿足建設“好房子”需求。以鄭州、洛陽、新鄉、焦作、許昌、駐馬店等地為重點,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5.鞏固超硬材料引領地位。建設省超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布局高性能超硬材料磨具中試平臺,創建國家功能金剛石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電子級金剛石關鍵技術攻關,推動大功率MPCVD(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設備、大缸徑六面頂壓機迭代升級,加快金剛石散熱材料、光學窗口材料產業化推廣應用。以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為依托,推動全省產業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打造世界級特色集群。
6.培育壯大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著力突破高性能玻璃纖維、大尺寸硅片、特種陶瓷、特種石墨、高純石英、玄武巖纖維等核心材料技術瓶頸,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充分發揮我省高純石英、石墨、螢石等特色礦產資源稟賦優勢,全面提升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質量效益,打造若干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細分領域核心發展區。
(二)推動轉型發展。
7.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強化生產過程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構建高效清潔生產體系。加快水泥企業原料替代,提高電石渣、磷石膏、氟石膏、赤泥等固體廢物資源替代石灰石比重。鼓勵創建“無廢企業”,提升生產過程中固體廢物資源利用水平,培育一批建材行業循環產業園。鼓勵建材企業建設分布式光伏、風能發電設施,提高綠電利用比例。加強企業環境績效分級管理,針對重點行業加快培育一批綠色標桿企業。
8.強化數字賦能發展。加強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推進建材企業重點環節數字化改造,遴選一批代表性強、轉型成效顯著、可復制易推廣的典型案例。圍繞智能化生產、規模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支持建設建材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增強企業數據安全保護意識,提升工業領域數據安全能力。實施“人工智能+建材”行動,推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賦能價值創造和業務增長。
9.實施設備更新改造。充分運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引導建材企業加大改造力度,提升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水泥行業加快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窯爐優化控制、高效節能粉磨等節能技術裝備,玻璃行業加快推廣浮法玻璃一窯多線裝備、熔窯組合式投料裝備等關鍵裝備,耐火材料行業加快推廣智能化配料上料系統等成套自動化設備,陶瓷行業加快推廣干法制粉等工藝及裝備,墻體材料行業加快推廣窯爐密封保溫節能等裝備。
(三)提升產業能級。
10.強化創新引領。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平臺、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支持企業精準對接優質創新資源,推動各類創新要素集聚,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生態。圍繞耐火材料循環利用、尾礦和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超高純石英砂制備、節能降碳工藝裝備開發等開展聯合攻關,實施一批重點研發專項、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重大項目。建立“研發—中試—應用—標準—推廣”一體化轉化模式,打通成果轉化堵點。
11.壯大市場主體。推動傳統建材產業企業開展產業縱向整合、橫向兼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工藝技術領先、產品附加值高的一流企業。圍繞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強靶向培育和跟蹤幫扶,打造一批專注細分領域、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
12.做優質量品牌。加強建材行業規范管理,鼓勵企業建立生產全過程質量管控體系,對標先進標準,規范生產工藝,全面提升產品質量。以創新引領、品質卓越、品牌高端、標桿示范為導向,著力打造一批建材領域“美豫名品”公共品牌,提升建材產品質量、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加強品牌國際化建設,支持企業參與“千企百展”拓市場活動,優化全球供應鏈布局。加大重點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加強假冒偽劣產品查處。
(四)拓展應用場景。
13.激發市場消費潛力。進一步豐富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培育一批綠色建材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特色鄉村建設服務商。繼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各地開展家裝廚衛“煥新”工作,將綠色裝修材料、衛生潔具、居家適老化改造類建材等產品納入補貼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創新推廣模式,舉辦綠色建材產品展會、一站式整裝服務等活動,精準對接個性化市場需求,激發綠色消費。
14.擴大政府采購支持范圍。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支持申報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城市。對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嚴格落實《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鼓勵將其他政府投資項目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積極推進綠色建材采信工作,加強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建設,促進綠色建材產品采信數據、交易平臺、采購管理系統等互聯互通。
15.強化工程應用牽引。積極應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造方式,在城市更新、美麗鄉村建設等領域推廣應用新型建材,打造高品質綠色低碳示范工程。遴選高品質建材應用典型案例,打造一批技術成熟、適用性好、推廣價值高的標桿工程。將綠色建材應用納入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推薦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魯班獎等國家級獎項。加強創新技術成果轉化,鼓勵開展新型建材從產品檢驗檢測到工程應用標準制定的一體化、全過程服務。
(五)優化發展生態。
16.完善產品認證體系。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完善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動態更新機制,強化認證政策宣傳,鼓勵各地對首次通過綠色建材認證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支持第三方認證機構申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資質,引導認證機構合理降低認證審核費用、規范認證行為,積極探索建材產品批量認證新模式。
17.提升企業服務效能。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常態化組織產銷、產融、產學研、人才用工等對接活動。健全建材行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體系,強化重點項目建設定期調度,加強供需趨勢研判,引導供需動態平衡。支持行業協會提升溝通銜接、政策宣傳和資源整合能力,做好水泥行業錯峰生產等組織協調工作,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化服務。
18.加強要素支撐保障。充分運用財政、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鼓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推廣應用融資渠道。引導第三方機構、企業等聯合設立建材行業專項基金或平臺,為企業產能交易、兼并重組提供資金支持。加大項目用地、能耗指標、環境容量、人才資源和水電氣煤等各環節要素保障力度。鼓勵各地推行大用戶直供電、氣,支持有條件的建材園區實施集中制氣和鐵路專用線等基礎設施項目。
19.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強化建材行業安全管理,指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做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等工作。引導企業加強安全科技支撐和工程治理,加大重點領域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廣和落后安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淘汰力度。加強安全教育宣傳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質。
三、組織保障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和有關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航空港區管委會,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推動建材產業提質升級作為重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行業協會等組織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提出對策建議,引導企業加強自律。